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井田分画序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五、《昌谷集》卷一四
建国之法,取其方而易制,故郑康成以井字为解,而王荆公亦以国字为说。
惟取其方也,是故每以方而周其外。
今且叠而言之。
王城方九里,其外凡二节,每节五十里。
自王城直度近郊,凡五十里,近郊凡百里。
自近郊直度远郊五十里,远郊方二百里,以行六乡之法。
其外凡四节,每节百里。
自远郊直度甸百里,甸有三,非四丘为甸与甸服之谓也,以行五遂之法。
甸方四百里,自甸直度稍地百里,稍方六百里。
始杂以井田助法。
自稍直度县百里,县有二,非遂人五鄙为县之谓也。
县方八百里,自县直度都百里,都方千里,亦谓之畺。
自是以上谓之王畿
县之外直度百里,凡三十有八同,总谓之都,亦谓之畺。
畺者所以为王畿千里之限也。
畺之内每以小都者四,加至方百里为大都,天子之三公亲王子母弟各食其一焉,亦在九十三国数中。
以百里四分之,以一小都之税入于王而食其三。
大都之外有公邑,用贡法。
贡法之外亦有口出泉,所谓邦都之赋者。
此则直度五百里之内,方千里之地也。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 唐末 · 李洞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寄掩白云司,蜀都高卧时。
邻僧照(一作点)寒竹(一作烛),宿鸟动秋池。
帝诵嘉莲表,人吟宝剑诗。
石渠流月断,画角截江吹。
闲出黄金勒,前飞白鹭鹚。
公心外国说,重望两朝(一作川)推。
静藓斜圭影,孤窗响锡枝。
兴幽松雪见,心苦砚冰知。
缘杖虫声切,过门马足迟。
漏残终卷读,日下大名垂。
平碛雕上仙山许狖窥。
数联金口出,死免愧丘为
水调歌头 题画,杨柳依依人访船 清末民国初 · 傅熊湘
 押词韵第五部
天末渺何许,江海思悠哉。
垂杨又见春碧,归梦入奇怀。
为问渡头老子,可借一帆风利,舟楫待君才。
我是忘机侣,鸥鹭不须猜。

临河叹,乘桴意,逝川哀。
栖栖丘为何事,沮溺尽吾侪。
莫便中流击楫,且与赋诗横槊,慷慨尽余杯。
相慰芦中客,宝剑未沈薶。
润州城(一作丘为诗) 五代 · 江为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霓。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丘为西山隐者不遇 清 · 杭世骏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二十二
平生隐沦诺,微尚每黾勉。
所思白云深,姓氏知者鲜。
往从讵无由,山行畏途舛。
莎桥架危壑,石磴涩苍藓。
远睇西岭屋在绝巘。
稔知人事稀,庭草久不剪。
入室无莱妻,迎门有药犬。
微闻语幽修,泠泠泉续笕。
之子行拾橡,或恐归路蹇。
落叶兼雨飞,来游费凌缅。
山禽解送客,信步逐溪转。
惆怅别云峰,回脰尚屡盼。
题鸳鸯圹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崇祯末长洲杨氏妇者,其夫倪士义死,妇使工凿“鸳鸯”二字圹上,遂自刭。今合葬虎丘,称“鸳鸯圹”。太仓顾湄载其事《虎丘志》中,予览而感焉。
血溅良人墓,婵娟事可伤。
阖庐无此剑,紫玉不成香。
侠烈光吴岳梁张种常称虎丘为吴岳之神秀。),流传自野王陈顾野王有《虎丘山序》。)
千秋莲沼上,人见紫鸳鸯。
问鲁作丘甲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五、《唐宋名贤确论》卷二
对:先王之为天下也,不求民以其所不为,不强民以其所不能,故其民优游而乐易。
周之盛时,其所以赋取于民者,莫不有法,故民不告劳,而上不阙用。
及其衰也,诸侯恣行,其所以赋取于民者,唯其所欲,而刑罚随之,故其民至于穷而无告。
夫民之为农,而责之以工也,是犹居山者而责之以舟楫也。
鲁成公作丘甲,而《春秋》讥焉。
《谷梁传》曰:「古者农工各有职。
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也。
丘作甲,非正也」。
杜预以为古者四丘为甸,甸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而鲁使丘出之也。
夫四丘而后为甸,鲁虽重歛,安至于四倍而取之哉!
哀公用田赋,曰二吾犹不足。
而夫子讥其残民之甚。
未有四倍而取者也。
且夫变古易常者,《春秋》之所讥也。
故书作三军、舍中军、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者,皆所以讥政令之所由变也。
而《谷梁》、杜氏之说如此之相戾,安得不辨其失而归之正哉。
故愚曰《谷梁》之说是。
谨对。
杂策 其三 天子六军之制1057年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周礼》之言田赋夫家车徒之数,圣王之制也。
其言五等之君,封国之大小,非圣人之制也,战国所增之文也。
何以言之?
按郑氏说,武王之时,周地狭小,故诸侯之封,及百里而止。
周公征伐不服,斥大中国,故大封诸侯,而诸公之地至五百里。
不知武王之时何国不服,而周公之所征伐者谁也?
东征之役,见于诗书,岂其廓地千里,而史不载耶?
此甚可疑也。
周之初,诸侯八百,春秋之世,存者无数十。
子产有言:「古者大国百里,今晋、楚千乘,若无侵小,何以至此」?
子产之博物,其言宜可信。
先儒或以《周礼》为战国阴谋之书,亦有以也。
王制,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孟子之说亦如此。
此三代之通法
之车千乘,僭也。
《春秋》大蒐、大阅,皆以讥书。
言其车之多、徒之众,非鲁之所宜有,故曰大也。
夫周之制,四丘为甸,甸出长毂一乘,之无千甸之封亦明矣。
然公车、千乘之见于《诗》,何也?
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天子之马止于十二闲,而《诗》有「騋牝三千」,美其富不讥其僭,不害其为诗也。
夫千乘之积,虽为七万五千人,而有羡卒处其半焉。
故三万者,公徒而已。
鲁襄公之十一年,初作三军,僖公之世,未至于三万。
愚又疑夫诗人张而大之也。
丘明府柳城二首 其一 明 · 孙升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二
君器本怀奇,飘零鬓已丝。
分符今绝徼,策马是行期。
雁叫寒云急,乌栖古树迟。
王维徒永叹,何处荐丘为
八阵图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三
兵阵之事,有不可以言者,有不得不言者。
卫灵公在诸侯之任,当以守法为职,不当问阵;
有不仁之资,宜以修德为务,不宜问阵。
然且问之,此孔子所以不对也,所谓不可以言者也。
孔子不对灵公之问,将以立教尔,至其自谓,则曰「我战则克」;
其请伐罪,则曰「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宜可克」。
是则使孔子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其行师用兵之际,必有道矣。
其不肯驱乌合无律之民,以用之立死之地决矣。
当是时也,兵阵之事,将习之不暇,而况于言乎?
此所谓不得不言者也。
世之不善讲学者,耻于戎事之不知,则未尝不以孔子卫灵公藉口,彼不知孔子之辟,其旨有在,而文事必有武备,乃吾儒之所当言。
傥曰「吾知道而已,兵非吾之所知」,其不当问者辟之以此,而当问者亦辟之以此,是无乃拘而害事也哉!
儒者之于天下,亦何所用也哉!
今夫古之用仁义之师者莫如武王,为王之佐者莫如太公。
武王、太公者,疑若专以曲直老壮为定计,凡覆杀之机,布设军势之事,当绝弗道,而其《六韬》之书,乃有《鸟云山兵》、《鸟云泽兵》等篇,其所以较胜负利害之际者甚详。
武王、太公至是而变仁义为谲诈耶?
直以为德之不怀,则兵之必用,则凡所以御兵制敌之道不可不讲之耳。
然此尚有可诿者,曰:六韬非圣人之书,盖战国相倾之士,借太公以为市者。
至于《诗》《书》为帝王之遗迹,岂复有可议者耶?
而有扈之役则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
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牧野之誓则曰:「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宣王徐方之诗亦曰:「绵绵翼翼,不测不克」。
又何敦阵整旅之能废也!
夫左治其左,右治其右,六步七步之旅,进不可不同心,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之击刺,不可不并力,与夫绵绵以为奇,而使敌不测,翼翼以为正,而使敌不克,自帝王之时已然,而《书》与《诗》载之,未尝以为耻,后世之士乃独耻言之,岂非好名而不适实之弊哉?
盖闻古之制阵,其名不一。
有以三才名者: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迎一背,谓之天阵;
陵水泉,亦有左右前后之利,谓之地阵;
用车用马,用文用武,谓之人阵。
此三才之辨也。
有以五时名者:春为牝阵,弓为前行;
夏为方阵,戟为前行;
季夏为圆阵,矛为前行;
秋为牡阵,剑为前行;
冬为伏阵,楯为前行。
此五时之辨也。
有以四兽名者:使商人为前,兵象白虎;
使羽人为前,兵象玄武
使祉人为前,兵象朱雀;
使角人为前,兵象青龙。
此四兽之辨也。
有以五行名者:木之直,金之方,火之锐,水之曲,土之圆,此五行之辨也。
凡若是者,因类制名,固不可殚数。
而八阵之名,尤为异同。
若所谓一方、二圆、三牝、四牡、五衡方、六车轮、七罘罝、八雁行,是一八阵也。
若所谓车箱洞当金、车上中黄土、鸟云鸟翔火、折冲木、龙腾却月水、雁行鹳鹅天、车轮地、虎翼人,又一八阵也。
纷纭异口,其无定论如是。
至于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以是八物制为八名,兵家者流于此多归焉,则八阵之定论,亦有在矣。
然是八物者,亦信其所从名之当否耳。
考其根柢,阵之所以八者,自有所祖述。
盖其法肇于黄帝,具于成周,而变化于诸葛孔明,非诸葛孔明之独能为是也。
黄帝潜通八卦而建一都之法,默会九天而设三军之制。
是以周公则而象之,以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自九夫之井至于四县之都,而得乎一都之法。
又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自五人之伍至于五师之军,而合乎三军之制。
至于孔明,则又上探黄帝之微意,下采成周之遗法,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道宜之,而阵法备焉。
故其制为八阵,自九夫为井而演之,纵横皆八,而有八八六十四阵者,所以通乎八卦也。
立为三军,自五人为伍而演之,周旋皆九,而有九九八十一阵者,所以会乎九天也。
然则孔明之所祖述者,可谓深且远矣,非与夫古人之精神心术流通为一者,畴能尔哉?
李兴曰:「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木牛之奇,则非般模」。
谓木牛非出于般匠之遗,其说诚是,若求八阵于孙吴之书,则孙吴之书固无有也,是不知孔明之祖述在彼而不在此也。
愚故曰,肇于黄帝,具于成周,变化于诸葛孔明,非诸葛孔明之独能为是也。
呜呼!
八阵之法,黄帝既以北逐獯鬻,南平蚩尤,戡黎于阪泉,省方于崆峒,底定万国,旁罗七曜;
周公既以此诛伐奄,膺戎狄、惩荆舒;
孔明又以此平定南中,响震关辅,斩王双、走郭淮、杀张合,以成鼎足之强,则其明效大验已可见矣。
后世之言兵,孰不欲得其遗法而师承之?
然昧其法者莫如晋之桓温,明其法者莫如唐之李靖,此又不可不知也。
垒石八行,行去二丈,此其为武侯之遗迹,真与伪皆未可知,而桓温幸僚属之不识,遽欺之曰:「此常山蛇势也」。
夫常山蛇者,在兵法谓之率然,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考之阵势,特曲直一阵势耳,乌在为八哉!
武侯所祖在黄帝、周公,而温信于率然之说,比之李兴谓不在孙吴者尚或有愧,故曰昧其法者莫若也。
唐太宗李靖曰:「卿所制六花阵,出何术乎」?
曰:「臣本诸葛亮八阵法也。
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络钩连,曲直相对,古制如此」。
乃为图陈之。
夫驰驱于戎马之间,识兵形阵法者莫如太宗,而有六花之制,乃不知其所出,必待剖喻明白而后悟,则靖之于八阵深矣,又非守其绪馀糟粕者之比也。
愚故曰明其法者莫靖若也。
虽然,论其深妙,固未易以立谈判,考其大纲,则不过奇正二字而已。
盖古之制军,万二千五百人而为军,其为伍者一千一百二十五,其为两者二百五十,十取三焉而为奇,馀七以为正,四奇四正而八阵生焉,是以分阵之数有奇有正也。
回旋九攒以象天,四平正列以象地,散涣邪直以为风,前大后锐以为云。
天、地、风、云,四阵之正也。
延邪绵直以为龙蟠,前合后开以为虎翼,弥漫散洽以为鸟翔,回屈包盖以为蛇𧐗。
龙、鸟、虎、蛇,四阵之奇也。
是其布阵之形,有奇有正也。
天子、上将居中而不动,疑兵游军出没而无常,是其用阵之势有奇有正也。
乃若阵行之疏,阵战之密,其人之列,面之相向,背之相承,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前禦其前,后当其后,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鱼贯,立必雁行,长以卫短,短以救长,回军转阵,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虽绝成阵,虽散成行,四头八尾,触处为首。
先动为阳,轻疾猛厉,其势险,其节短;
后动为阴,持重固密,不动如山。
其倏忽幽闇,神出鬼没,千变万态而不可致穷,则又所谓奇正之相生,如环之无端者。
八阵之制如此。
然则为今日计,将欲诛王庭,戡乱略,可不务乎?
虽王者之兵,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有征无战,善师不阵也,而其不幸有顽然不服者,以是为权谋之助,非小补也。
嗟乎,物不终静,故受之以动。
当纯坤用事,则阴疑于阳,而飞龙野战;
大朴既散,则圣道并起,而戎马生郊
则有力吞八荒,争截九有,而生民之类,骚然不宁。
黄帝于此,顺杀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而又制为阵法,以贻后代,岂得已者哉!
盖所谓生道杀民,威不轨而成文德也。
而后世经生儒士争非之,并于孔明之祖述者黜焉。
一旦乘以仓卒之变,而有抗衡之事,其将若之何?
然非黄帝、孔明者既以大缪,而法之不守,德之不修,专以嗜杀自封殖为事者,其为生民祸,亦岂细故耶?
故郑之鱼丽、鹳鹅,魏之鹤列,晋之三行,楚之二广、二盂,徒以逞一己之欲,而挈赤子于肝脑涂地耳。
其得罪于君子,不亦甚乎!
孔子所以不对卫灵公,而孟子亦尝辟善阵、善战为民贼者,岂非为此等虑者哉!
夫仁义权谋,后世不可偏废。
一于仁义,则拘而不通;
专于权谋,则浸入于诈,而无以自反于正。
区区之虑,每及乎此,故力陈武侯八阵之美,以谨后世之武备,而又辟鱼丽、鹳鹅之属,以终孔子俎豆之意焉。
按:《全蜀艺文志》卷四八中,嘉庆二十二年乐山张氏重刻本。
丘为下第(一作送丘为下第归苏州)。(一作严维诗) 唐 · 祖咏
 押先韵
引用典故:献赋
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
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
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
皦日媚春水,绿蘋香客船。
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
丘为唐州743年 盛唐 · 王维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绣衣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
四愁汉水,百口寄随人。
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
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
丘为落第归江东739年 盛唐 · 王维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一作地),万里一归人。
知尔(一作祢)不能荐,羞称(一作为)献纳臣。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755年 盛唐 · 王维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留别丘为(一作留别王维)。(一作丘为诗) 盛唐 · 王维
 押删韵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
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
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秘书晁监还日本国753年 盛唐 · 王维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舜觐群后,有苗不格。禹会诸侯,防风后至。动干戚之舞,兴斧钺之诛。乃贡九牧之金,始颁五瑞之玉。我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大道之行,先天布化。乾元广运,涵育无垠。若华为东道之标,戴胜为西门之候。岂甘心于筇杖,非徵贡于包茅。亦由呼耶来朝,舍于葡萄之馆。卑弥遣使,报以蛟龙之锦。牺牲玉帛,以将厚意。服食器用,不宝远物。百神受职,五老告期。况乎戴发含齿,得不稽颡屈膝。海东国,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历岁方达,继旧好于行人。滔天无涯,贡方物于天子。同仪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观,不居蛮夷之邸。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弛禁。上敷文教,虚至实归。故人民杂居,往来如市。晁司马结发游圣,负笈辞亲。问礼于老聃,学诗于子夏。鲁借车马,孔丘遂适于宗周。郑献缟衣,季札始通于上国。名成太学,官至客卿。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高国。在楚犹晋,亦何独于由余。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庄舄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于是稽首北阙,裹足东辕。箧命赐之衣,怀敬问之诏。金简玉字,传道经于绝域之人。方鼎彝尊,致分器于异姓之国。琅琊台上,回望龙门。碣石馆前,夐然鸟逝。鲸鱼喷浪,则万里倒回。鹢首乘云,则八风却走。扶桑若,郁岛如萍。沃白日而簸三山,浮苍天而吞九域。黄雀之风动地,黑蜃之气成云。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嘻。去帝乡之故旧,谒本朝之君臣。咏七子之诗,佩两国之印。恢我王度,谕彼蕃臣。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子其行乎,赠言者。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一作所),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一作途)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一作蜃)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姚合称此诗及送丘为下第、观猎三首,为诗家射雕手,而以此篇压卷)
汉兵本末序1201年2月16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九、《平园续稿》卷一四、《南宋文范》卷四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临江自三刘有功汉史,其学盛行。
徐筠孟坚既为《汉官考》四卷,李天麟仲祥又惜司马迁、班固不为兵志,于是究极本末,类成一书,注以史氏本文,具有条理。
凡中外诸军若将帅之名,与夫赏功罚罪、繇戍简稽、兵器马政,参互讨论,略无遗者,数请予序其意。
予观《周礼》虽分六职,而小宰以官府六联合邦治,每措军旅于祭祀宾客七事之中。
司马名为治兵,多及坐作进退,而徒役旗常车甲之属散于六官,大师用众之礼乃在宗伯
后世趣便一时,古制遂亡。
人徒知井田一坏为四民之害,而不知兴衰治乱,举出于兵,此邦家之害也。
徒以开阡陌罪秦,而不知变内政以作俑者齐也。
盖古者卿大夫家曰百乘,诸侯国曰千乘,天子则曰万乘。
始于四丘为甸,甸有戎马,有兵车,有牛车,有甲士,有步卒,是以师田其务,文武同方。
汉承秦后,兵农幸未全分,如欲复古,犹易为力。
武帝穷师黩武,加以横歛,其又奚言?
国不足于兵,将每难其人,有自来矣。
予固因汉氏之失策及先王之遗意,使学者有考焉。
嘉泰元年二月既望
田九判官(梁丘。哥舒翰安禄山,以田梁丘为行军司马。)754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阮瑀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或作秦)苜蓿将军只数汉(一作霍)嫖姚(此言哥舒翰,下言田梁丘)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汉灵帝田凤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支提山天冠应现记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六、《竹溪先生文集》卷二二
南海之滨有大宝山,名曰支提,众山围绕于其中,闻有大菩萨号曰天冠,与千众俱往。
吴越大檀那,谥曰忠懿,建阿兰若,集瞿昙子,庄严佛事。
是诸菩萨现诸实相,令诸众生起诸信根尔。
时普现念念思惟,谛观是身,众妄和合,贪嗔及痴增长。
我见誓截疑网,趣出离道,与其同学招隐居士各各将子稽首来谒,经过险绝,无有疲懈,诣彼化城,寻求宝所。
至宝所已而不见宝,了知菩萨空寂为家,以无所住,故曰常住。
作是念已,顾瞻之间,有二驯兽,纯白无染,如师子儿,回旋中林,奋迅而去。
香云既升,天容开阖,山巅木杪皆有精色。
复有梵音发于山谷,铿鋐镗鞳,如撞巨钟四十有二。
复有宝光现于峰顶,荧煌晔曜,如燃巨灯,十目争睹。
于是住山善秀比丘为居士言:「我从昔来长养众善,坐菩萨场,多历年所,未尝得闻如是种种诸殊妙善
昼夜六时,应念俱至,汝今为我称扬赞叹,令诸未悟生精进心」。
居士闻已,欢喜踊跃,重宣此义,而作偈言:
我观大觉中,如海众沤发。
众生佛菩萨,同一三摩提。
背觉合诸妄,展转生内尘。
调御天人师,方便破诸暗。
还汝一精明,尘销觉圆净
譬如逃虚子,舍父久复还。
受之具足器,了不从外得。
我行支提山,诣佛所住处。
岩峦水草树,但作世间相。
非唯所见亡,亦无能见者。
天冠妙智力,惠我大三昧。
撞钟及燃灯,众相自呈露。
我见此光时,眼根得清净。
我闻此音时,耳根得解脱。
见闻如幻翳,斯语未真实。
如是千菩萨,不可以相见。
一切唯心起,莫作圣解观。
音声及光影,亦复无自性。
不从有中生,不从无中灭。
一钟既发扬,一切声亦然。
一灯既显照,一切色亦然。
闻声及见色,天冠即现前。
一刹既周遍,一切刹亦然。
大千恒河沙,一沙一佛刹。
一刹一支提,常住菩萨众。
如是一一刹,复有诸恒河。
一一尘沙中,复有如是境。
旋闻返自照,悉现妙明中。
无人亦无佛,十方亦销陨。
如海众沤灭,寂湛了不动。
法界同广大,历劫无有尽。
我作如是说,用报慈忍恩。
虚空不可名,我亦未尝说。
未来见闻者,应作如是观。
夜寻卢处士(一作寻庐山崔徵君)。(一作丘为诗) 唐 · 耿湋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
虚弃如吾者,逢君益自伤。